Accucrazy logo

FOMO: 品牌端如何建立一個永續的元宇宙|Accucrazy 肖準行銷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錯失恐懼——起源與由來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這個詞最早源自於行銷策略專家Dan Herman博士在他1996年的研究論文中提到的概念。根絕他的研究,FOMO被定義為,錯失其他人可能在經歷的有益經歷的擔憂的普遍性擔憂。

在現實與數位的世界當中,FOMO無所不在;他可以是一群國高中女生成群結隊一起去廁所的原因,也可以是辦公室同事聚集在沒有攝影機的茶水間摸魚的目的,更可以是每一個Z時代小孩每隔十秒鐘就得看一下自己的限時動態到底被一些人看過的焦慮來源。

FOMO簡單來說就是在互聯網時代,大家不斷刷新社群、查看朋友在幹什麼的原動力;

不過在Web3的圈內, 則聚焦為害怕無法擁有(特別是在搶奪白名單的時刻)NFT

*白名單-類似區塊鏈發行NFT時,官方的快速通關名單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錯失恐懼——行銷人的殺手鐧

自從snapchat在社群上發布了“story”(限時動態)功能,使用者在限時動態發表的內容會在24小時後消失。訊息的時效性大大的增加了大家對於限時動態的閱覽意願。

也就是在此以後,各大社群媒體因此更進,透過使用者的FOMO心態,將行銷訊息字字都擊中使用者的心尖上。深怕漏失了什麼訊息、沒有跟上話題的措施恐懼促使著使用者們更加願意行動(點擊購買、追蹤轉發、按讚留言等等的CTA)

使用者在社群上的措施恐懼並不是素材上的改變(照片、文字》MP4),而是大眾對於故事的視角產生了改變。24小時沒有看到的話,這個資訊就再也沒有看到的機會了!就是因為這樣的使用者心態。讓頂尖的社群玩家(FB、IG、Snapchat、Tiktok等等)都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爭奇鬥豔讓社群的使用者待在他們的平台越久愈好。

自從社群軟體大大的侵入我們的生活之中,FOMO變的越來越顯著;使得一般的日常生活成為其他人的“精選動態“。社交媒體締造了一個炫耀性質強烈的平台,讓原本屬於自己的快樂、小確幸、滿足感一旦攤在了大家的面前,似乎就沒有這麼浪漫了,彷彿被強制鋪上了一層競爭、比賽的色彩。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錯失恐懼——方便資訊的鬼打牆

在爆炸的資訊下,我們生活的每一天被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等爆炸性的資訊淹沒;對於資訊的易取性、以及國際資訊快速的迭代流動,資訊的措施恐慌症越來越明顯。明明週一大家的話題都還是某個歐美女星的不雅影片釋出,但是週三早上俄羅斯發起了戰爭,下午大家所討論的就會緊扣戰火的蔓延。不管是行銷產業、傳統產業、新興科技產業都瀰漫著濃濃的措施恐懼的情緒,深怕落後同行了、資訊不夠即時,產生了不對等的不利。

看似理性化的創投公司,也可能因為主觀的認同又或是被動的追尋市場趨勢——就是為了找到下一個爆紅的項目、流量密碼,將自己陷入了“害怕落後”的循環。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錯失恐懼——Web 3 、區塊鏈、NFT

區塊鏈技術作為未來蓬勃發展的趨勢,區塊鏈圈內的總價值估計約為919B(9190億美金)。光是2021年Meta CEO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投入元宇宙當中10B(100億美金)就可以看出科技產業對於這個技術發展趨勢的認可。

非科技、行銷相關的一般產業因為FOMO而產生加入web3元宇宙的慾望,往往會使品牌甚至是競爭對手間陷入互相抄襲的瓶頸;看著同行的策略依樣畫葫蘆,造成元宇宙的風格單一化、缺乏了科技洞察力的味道。

為了使元宇宙在目標客群當中提供源源不絕的創新互動方式來吸引目標客群在其中建構出一個“community”(社群)。品牌端們的矛盾則是缺乏對於元宇宙、區塊鏈、NFT的認識,但是又FOMO,深怕自己沒有搭上這艘時代趨勢但是又不何從砸下重本,才陷入目前尷尬的趨勢。

在品牌端投入資金、建立步入元宇宙決心的同時,品牌段必須了解自己品牌的優勢,並且架構出富有品牌理念的使用者體驗/平台才不會因措施恐懼而失去了元宇宙的本質。

 

FOMO就像是雙面刃,對消費者、品牌段而言,措施恐懼可以是盲目的跟風做做樣子,也可以是勾引品使用者建立品牌忠誠度的秘密武器。(使用者也可以一舉兩得的得到更優良、更個人化的UX/UI體驗)

偷偷告訴你,

其實每一個人都已經活在元宇宙當中,但不自覺。

怎麼說? 

(下集待續)

 

 

written by

@metafaith 的多重宇宙

more insights